报告分享 | 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发展报告(2015-2018)
《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发展报告》
(2015-2018)
摘要
2016年起,社创星承接了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工作(简称为CCF认证),截止到2018年合计认证社会企业238家。为提升社会企业在中国的社会影响力和普及度,社创星于2020年联合青年学者共同撰写了《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发展报告》(2015-2018),总结中国社会企业阶段性发展成果。现将原文再次发送。
报告显示,历经四年,社会企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我国社会企业所面临的合法性困境,其认证实践也加速了行业标准和更广泛的社企生态系统的构建。同时,报告还指出,今后仍需要继续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和升级社企认证生态体系,从而使得社会能够真正形成合力,协同政府一道搭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和创新治理之路。
作者
游文佩
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路城
英国爱丁堡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斯科尔中心研究助理
陈静雅
北京市全纳教育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夏 璇
深圳市社创星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
张亚西
深圳市社创星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研究总监文章全文约5.2w字,特摘录部分推出。如欲阅读原文,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慈展会报告”获取下载链接。
社会企业认证是国际通行做法,其目的一是给予社会企业合法性和身份认同,二是积极地规范、引导其正向发展,三是配套相关政府或行业政策,推动其规模发展,最终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自1991年意大利《社会合作社法》出台,社会企业认证已有近30年历史、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制度因素的影响,各国在合法化社会企业的过程中涌现出不同的模式,根据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可以划分为政府主导模式、社会主导模式、政社合作模式。
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China Charity Fair Social Enterprise Certification,以下简称CCF认证)在充分借鉴了国际社会企业认证实践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中国特色,2015年6月正式启动,每年在中国慈展会上发布,是中国首个全国性的民间社会企业认证机制。截止到2018年底,CCF认证已对全国1352家企业和机构开展社会企业认证,完成认证的社会企业为238家,遍布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47个城市,领域涵盖环保、无障碍服务、社区发展、公益金融、养老、教育、弱势群体就业、农业、扶贫、互联网、公共安全、妇女权益等14个社会领域。
CCF认证一直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专业服务”的理念,倡导“社会企业家精神”,引导商业向善,支持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媒体、影响力投资机构以及公众对可持续的解决社会问题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注,并积极响应联合国SDG可持续发展目标。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累积,无论是自身的全国行业认证及生态打造,还是与地方社会企业认证的合作,中国慈展会正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企业”发展道路。
自2015年至2018年,CCF认证经历了一些“变”与“不变”。“不变”的是认证初心和发起机构,同时也在执行机构和认证指标方面分别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转型。随着不断地发展,中国慈展会对于认证指标的认知逐渐趋于清晰,从原来的“知其然”,发展到现在的“知其所以然”,也折射出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的道路曲折漫长、同时硕果累累。
每一届CCF社企认证过程皆包含初审、中审和终审3个环节。随着对于社会企业的认知更加清晰,认证团队也一直在对认证流程进行优化和升级,不断的摸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企认证之路。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企业认证总体呈现出两类认证体系:一是由中国慈展会所开创的全国性认证,属于行业性的民间认证,在推动行业发展与行业自律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其他地方的社会企业认定与服务工作也提供了理论支持、数据支持、经验支持;二是地方性的社会企业认证,其指向性更明确,如成都市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企业参与社区治理,在此基础上,成都市、各区政府出台了更为明确、清晰的政策来支持社会企业的蓬勃发展。
无论是行业认证还是地方认证,目前社会企业行业已经形成了两大共识。首先是对于社会企业的认知共识,其次是对于社会企业、公益慈善和企业之间的相互补充与协同的关系共识,三者的协同能够汇聚更多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最终实现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中国的社会企业行业从2015年至2018年期间继续保持稳定发展,而慈展会认证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催化作用。截止到2018年年底,慈展会共接受到1352份社会企业认证申请,共有227家(已去重)组织先后通过审核成为认证社会企业。这227家认证社企正活跃在中国经济社会部门中的各行各业,在追求社会使命的同时坚持组织自我可持续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义利并举”,积极创造混合价值。
2016年后,慈展会正式采取分级认证制度,迄今共有26家机构被授予“金牌社企”的桂冠。
2015年9月,联合国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通过匹配组织使命和相关数据分析,超过80%的慈展会认证社企正在以下五大SDGs目标领域内做出努力:良好健康与福祉,可持续城市和社区,优质教育,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以及消除贫穷。我们相信中国社企行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增进13亿多中国人的福祉,更能承接千年发展目标,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道路事业的早日实现。
慈展会认证社会企业形态多元,其特征也不尽相同,有些社企是成立不久的初创机构,有些则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总的来看,超过四分之一(28%)的认证社企成立时间在7年以上,其中少量社企的组织年龄超过10年,同时,绝大多数社企(72%)的成立时长为1-6年。这一方面预示着我国的社会企业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巨大,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这些处于初创或刚刚进入发展期的社企往往需要承担更多来自资金、政策或市场等方面波动带来的风险。
2015-2018年慈展会在认证社企时始终要求申报机构有不少于3人的全职授薪团队(全职员工等值的定义:指全职员工数和兼职员工工时数转换成全职员工的数目)。通过数据我们看出,有超过七成(73%)的认证社企其机构全职授薪人数集中在3-30人区间,换句话说,当前我国社企部门构成仍以中小型机构为主。结合组织年龄和规模两大数据来看,我国当前社会企业队伍整体结构优良。
CCF认证社企的活动足迹遍及全国,这不仅体现出处在快速发展中的新兴社企行业具有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和经济活动范围的辐射性,也证明了慈展会认证及其效力得到了全国范围内各省市相当程度上的认可。其中,认证社企分布数量排名前七的省市分别为:广东省、四川省、北京市、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和湖南省。
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浙沪地区、北京市以及四川省成都市为认证社企地域分布最为集中的五大热点区域。全国范围内来看,这一格局基本与“胡焕庸线”的划分相吻合:人口更为密集、城镇化水平更高、区域经济发展更快的“胡焕庸线”以东社会企业部门发达,而分界线以西发展相对缓慢。伴随着社会企业概念的进一步普及,社企行业作用的逐步发挥,加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理解并逐渐加入到社企发展的行列。
社会企业的资金募集是衡量其组织综合能力和市场表现的另一重要指标,在通过慈展会认证的机构中,有超过半数(54%)的社会企业可以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多元渠道募集资金,这些渠道包括自筹、融资、捐赠或赞助、政府资助或购买、社会众筹等等。
整体来看,当前慈展会认证社企的收支状况良好。根据数据统计,超过半数(54%)以上的社企能够实现收支平衡,其中24%的组织已经实现了利润稳定及持续增长。
社会企业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这也是社会企业区别于其他普通商业企业或非营利组织的最本质的特征。在慈展会认证的机构中,有四分之三的社企(75%)已经明文将其社会目标载入了组织章程,它们正不遗余力地践行着使命,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源源不断的创造着社会价值。
不同于商业部门历史已久的那些通常清晰可量化的绩效指标,社会影响力往往是无形的、难以度量的。依据慈展会认证社企的数据分析显示,当前行业里仅有不到两成(16%)的机构已经实施了影响力评估,有14%的机构暂无测评影响力的计划,还有小部分社企(7%)从未听过影响力评估这一概念。
目前有超过六成(63%)的慈展会认证社企充分意识到了影响力评估的重要性,它们正在考量合适自身机构特点的评估工具,并准备在恰当的时机实施评估。
从规制合法性来说,我国的社会企业仍缺乏统一、普适性的法律认可,政策议程与行业规则滞后于社会企业的发展实践是一个既定的事实。沉重的规制对社会企业市场活动行为的约束,其灵活性及组织效率因而受到影响,同时,非营利组织实施的一系列经营行为也会在社会接纳等方面给社企带来更大的挑战。中国社企合法性困境的存在是影响其当前发展的重要障碍,而这些困境的解决不仅需要社企行业本身的进一步成熟,更要依托于广泛的制度环境的发展、文化传统的革新以及公众认知提升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与普通商业企业或慈善组织相比,人们往往会对社会企业的实践及其混合效益的创造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中国的社会企业仍存在着社会使命界定不明确、市场运作模式单一、核心竞争力匮乏、创新性有限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且对慈善募捐和对来自政府部门的公共财政资源有着更强的依赖性。
社企部门合法性环境的改善和组织能力的提升,正如当代社企行业前行的“两架马车”,二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除此之外,建立一个良性运转的社企生态系统也至关重要。当前国内社企行业正努力搭建起完整的内外部资源协调与互动合作的发展生态圈,并尝试将国内社企行业的发展纳入到全球轨道,但离最终目标的达成仍有一定距离。
CCF认证历经四年,为社会企业概念在我国的普及和厘清起到了重要作用,亦对我国社会企业的“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困境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依然面对许多挑战。
社会企业认证的目的,一是给予社会企业合法性和身份认同,二是积极地规范、引导其正向发展,三是配套相关政府或行业政策,推动其规模发展,最终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CCF认证只能作为民间认证体系为社会企业规范、引导并推动其规模发展,而社会企业最为需要的是政府部门为其合法性和身份认同作出规定,并配套相关的政策规定。以CCF认证撬动政府主导认证,给予社会企业法人地位,是我国社会企业行业发展的未来之路。
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只是我国社会企业发展乃至我国社会治理创新道路上微小的一座路灯,它的存在意义在于照亮一种新型的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道路,希望吸引更多的同道者。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更希望政府起到主导作用,为社会企业的合法性和主体身份作出制度性的安排,带领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前行。
本报告版权由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组委会办公室所有。请严格遵循学术或行业规范对报告内容进行合理引用。未经上述机构及原作者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以大面积转载、链接、抄袭等形式侵害著作人权力,不得擅自更改数据或将此报告用于商业目的。
查看更多:
· 建议收藏!如何认定成为社会企业?看这一篇就够了!
· 深圳市社创星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中心2024年半年报
· 报告分享 | 社会企业认定统计报告(2015年-2024年)
· 社企学苑系列课程 | 第一讲:社会企业起源与社会企业定义